发布时间:2022-05-19
浏览次数:410
我国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锂电车,由于技术层面和使用频次的限制,设计的有效使用寿命大致在3年左右,根据中国汽车科学研究院的数据,预计2018年至2021年,中国动力电池的累计报废量将达到40万吨,到2025年,动力电池的年浪费量可能达到35万吨。事实上,进入国内拆解流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数量很少,甚至有80%以上的回收电池被保留在汽车企业,这不仅隐藏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,也不利于资源的梯次利用。
规模挑战
尽管动力电池回收很受欢迎,但该行业仍处于尴尬境地。
一方面,行业仍需突破梯队利用和拆解回收技术两大壁垒。另一方面,在商业化方面,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利润。
目前,动力电池的拆卸和回收有三种工艺:干法、湿法和生物回收。前两种回收工艺相对成熟,可应用于工业应用,而后者仍处于实验室阶段。由于电池种类繁多,技术要求更为复杂和严格。
经过多年的使用和充电,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。随着年限的增加,锂离子电池的燃烧风险和泄漏风险逐年增加。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将有效解决爆燃和环境污染问题。同时,对于政府来说,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。
Copyright © 2022 康佛森工贸(上海)有限公司
15201969650
微信二维码